上一页|1|
/1页

主题:揭秘经济适用房 经适房到底应该向谁开放

发表于2011-09-09
今天早上看电视新闻,上海经适房近日全面铺开,对此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尤其是看到此次有大批年轻人也加入经适房申购行列。按政策只要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900元/月就可以。但我却迷惑,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当月收入5800甚至8700元的青年人尚都买不起房要租房的时候,收入越低却越有机会更早拥有产权房,这对青年人的社会价值观和奋斗观将有很不良的引导。“多收了三五斗”的楼市翻版。

发表于2011-09-09
保障的含义是什么?归根到底通过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从纳税人转向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让后者达到“基本”的生活标准。但这个“基本”应该参照纳税人的生活水平。没有理由被保障者的生活水平比保障工程出资者还高。否则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激励。如网友评论:你辛苦干十年,我分得一套经适房,咱就反超了。。。多劳不多得,少劳反而多得。要么大富大贵,要么低保一族,夹心层反而最辛苦、住房压力最大,长此以往,本应成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中间收入群体如何养成,内需如何拉动。

发表于2011-09-09
就我从网上网下了解,不仅上海,包括外地的案例中,申购经适房的很多青年人本来可以找到高薪工作,但为了符合经适房门槛,故意先找低薪工作干上一两年,房子到手后再跳槽。甚至(本人或家庭配偶)就故意不找工作,吃低保,等保障房。这些都是政策设计未考虑的盲区。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这么热,青年人期望先通过保障房解决住房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动机。但长此以往直接创造财富的企业人才不足。

发表于2011-09-09
按照上海市统计局数字,2010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653元/月,2011年上海新就业大学生2/3含税起薪4000元以下。符合经适房条件的实在太多了,政府根本照顾不过来,同时分配中的寻租空间很大。上海推行经适房初期可能监控十分有力,但监控成本很高,后期大面积推开将很难避免疏漏,一旦出现一个腐败问题,都会影响保障房工程信誉,是政府公信力的流血,严重影响政府威信。

发表于2011-09-09
短期看,经适房容易、见效快,公租房麻烦复杂、见效慢,但一项公共政策不能看容易做还是难做,首先方向要正确的,方向正确了再讨论如何做。方向不正确,怎么做都是错的。方向正确了,再难也应该创造条件把它完成。行政成本要看短期还是长期,短期省事长期可能坏事。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贫民窟”隐患,都是成本。国内外大量经验都比较,住房保障方面补人头肯定比补砖头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经适房方面的问题暴露已久,共有产权的办法只能治标不治本,也曾有人建议过经适房完全不准转卖或原价回购,但这样又要人一下子掏大笔钱,又不让升值,不公平,保障对象还不如去拿租赁补贴,那经适房就会滞销。
上一页|1|
/1页